水體富營養化特點及評價指標與標準
所謂水體富營養化就是氮、磷等營養物質大量流入水體中,在水體中過量積聚,致使水體中富營養物質過剩。人們根據湖泊水中氮、磷等營養元素的含量,按營養水平將湖泊分為貧營養型湖泊和富營養型湖泊。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多,會將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水體,導致水質惡化,大大加速水體富營養化。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富營養化水體的特點及其評價指標與標準。 一、富營養化水體的特點 富營養型湖泊中的細菌、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數量遠高于貧營養型湖泊,但其底棲生物的種類減少。富營養型湖泊的浮游藻類的組成與貧營養型湖泊有顯著的差異。能夠形成水華的藻類最主要的是藍藻門的種類,其中最常見的有:微囊藻(Microcysitis)、魚腥藻(Anabaena)、顫藻(Oscillatoria)、平裂藻(Merismopedia)、束絲藻(Apham:zomenon)、阿氏項圈藻(Anabaenopsis)、螺旋藻(Spirutina)等。其他常見的水華藻類還有綠藻門中的衣藻(Chlamydomonas)、斜生柵藻、蛋白核小球藻、羊角月牙藻;裸藻門中的裸藻(Euglena);硅藻門中的小環藻(Cyclotella)等。在湖泊富營養化中,藍藻門的銅綠微囊藻和水華魚腥藻最為常見。 有研究表明,武漢東湖在富營養化過程中,藻類組成發生了很大變化,其中主要的標志是優勢種由甲藻和硅藻演變為藍藻和綠藻。赤潮發生時,藻生物量和優勢種群均會發生明顯變化。 二、水體富營養化評價指標與標準 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評價指標分為物理指標、化學指標和生物學指標。物理指標主要是透明度,化學指標包括溶解氧和氮、磷等營養物質濃度等,生物學指標包括優勢浮游生物種類、生物群落結構與多樣性和生物現存量(如生物量、葉綠素a)等。 關于水體富營養化的判斷依據,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。目前一般采用的標準是:水體中氮含量超過0.2~0. 3mg/L,磷含量大于0.O1~0.02mg/L,生化需氧量大于1Omg/L,pH值7~9的淡水中細菌總數每毫升超過10萬個,表征藻類數量的葉綠素-a含量大于10 pLg/L. 水體富營養化會導致水質惡化,并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,魚類及其他生物會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。想有效防治水體富營養化,就要控制氮、磷等富營養物質進入水體,同時采取相應措施治理已經富營養化的水體。我們還可以利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豐富的營養物質去引水灌溉、飼養魚類等。 www.sanyecun.com 景觀水處理 [編輯:景觀水處理設備公司] [返回頂部] |